青青如画 □艾云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1-09-01 08:51:42 

  2014年12月,北方中原已有料峭寒意。我从广州飞往郑州应邀参加青青新书《落红记》首发式和作品研讨会。下了飞机往出口处走去,凭感应,我与接机的青青会心一笑。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我发觉青青身上有茫茫塬上如鹿般飞趱的生命意趣。又有着从大自然中生长出的柔韧而浪漫的想象力。隐忍收紧、沉默,却阻遏不了那洋漾的内心飘荡。

  散会以后我们游览济源。进到山里,但见山势巍峨连绵,林木繁茂而扶疏。天气虽已初冬,树仍未全部凋零,那深绿、老绿、浅杏、深褐色叶脉层层叠叠。山风吹来了,飒飒作响。时而惊涛拍岸,时而幽广散淡。这正是青青现在这本《王屋山居手记》中记叙和描摹的一切。

  我在自然之美的陶醉中,有种震撼感,可又直觉自己口笨手拙,难以摹其一二。青青却是可以的,她有心到手到,刻画人事山川景致历史全都生动鲜活,如在目前的能耐。她下笔蘸着饱满浓郁色泽,那钢蓝、靛紫、青灰、乌蒙、菊黄、浅白,都闪着夺目之光。

  《王屋山居手记》是她为自己在济源的五年驻地记者生涯留下的一本纪念册。山川河流花木兀自立于风中,若无摹状,它会流于忘川。表达呈现,一切便镌刻在记忆的史牍中了。是的,青青必须为济源、为王屋山写些什么。这是内心的召唤与应答。手记王屋山,这是触及与打通。触及着灵魂深处最柔软的核心,又将与自然亲近相偎的神秘暗道打通。

  王屋山承载了她太多生命的痛与爱。

  我读到青青写自己处于黑暗中的孤独,止不住的眼泪。我何尝不理解?敏慧的人,会体验很多疼痛与虚无。只有借助文字,才可以托撑自己几近覆蹈的沉舟。却又不想走到人声熙攘处去消磨时光。我们比一般人幸运,是由于可以书写,这让我们挨过许多似乎挨不过去的日子。

  实在难过了,厌烦了,就到山里走一走。这翠玉般蜿蜒逶迤的群山,在缄默中诉说着千古的传奇。那深埋在千万里山岚云烟之中的,总是树。而树上树下总有花,村庄掩映于青黛色之中。花树与山峦的隐约处,有道观和庙宇。青青看山、访树、莳园、种花,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王屋山的微风摇叶、轻露拂阶被她写过;连翩飞蝶、初萼落木被她写过。她写那黄栌枝,“树心是橘黄色的,像一个尘世的诗人,心里藏着万千风云。”如果夏天砍来黄栌树煮水染布,染好的布做衣穿上,橘子的香气从身体里可以一缕缕散发出来。

  她写那红色的果实:“它总是最招鸟。抱着大柿树用力摇晃,小灯笼乘着风,一一落地,有的碎成红泥,有的完好无损。这像在厄运面前的人,有的自尽,有的苟且偷安。我们扑向苟且偷安的,放进嘴里,又凉又甜,简直就是青春期恋人月光下的嘴唇一样性感又纯洁。”青青的这些句子,也是又性感又纯洁。

  青青笔致跌宕,全部的感官都恣意开放,一切的气息和味道,色泽和光线,都在她的文字抚摸中,无限传递和盛放,弥漫天穹和宇宙。

  刚开始我有些纳闷:青青是记者,为人因侠气而友朋相拥。但她却总是会退转身来,面向那个薄寒禅意的世界。她有着执拗地对自然的偏爱,对出世之法的体察。后来我才明白,空溟与实在,无形和有形,超验和经验之间,本无横亘的绝对阻力;能打通者,才更有张力,更有自由裕如腾挪跌宕的纵横飞拔之张力。就比如青青的爱美、时尚,与她质朴、笃厚的性格形成反差的张力一样。

  青青说,我写作,是自己需要,让日子不那么荒芜。一棵树上,总有分叉,这奇异一枝,不要求土壤和水分,似乎什么都可以化为养料,包括贫穷、疼痛与伤害,都是滋养。

  青青身上有种矛盾的和谐,她时尚懂美,却又质朴无华;她对大自然有种出世般的敏感热爱,却又入世老到洒脱干练。这是有差异的两极,而能将极端品格融为一体的,越张力、越阔大。在无限的空间,才能生长出一个丰富而趣味盎然的灵魂。

  这是我脱口而出的心里话。

  青青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以后,总能迅速摒弃嘈杂而入致远。她能创造一种虚白清空的语境。她的文字典雅清丽,拈花微笑中如坐佛龛。

  许多人都说青青的文字深情而唯美。实在说,美学比历史更重要更永恒。只是在差强人意的生存中,必须先要廓清常识的地盘,先要将美学放一放。

  我生长,我挣扎,我描述,这足够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