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自耿耿礼汉隶 □王广瑜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1-12-22 10:34:08 

  在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望无际的豫北平原,河南名吃道口烧鸡的家乡,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农村孩子,在父亲带回家的报纸上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立马被其隽秀沉稳的风格深深吸引。他询问父亲后,才知道这种书体叫隶书。这个少年就是耿自礼。

  1984年春节,耿自礼留守在洛阳城北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勘探工地值班。一天夜里,一位同事起解,看到耿自礼屋里亮着灯,好奇地敲门进去,被眼前一幕震住了:在废报纸上练写隶书呢。天这么冷,条件这么苦,眼前的年轻人却自得其乐。同事心头一热,对耿自礼说:“我有一本汉代名帖《曹全碑》,很少示人。我破例借给你,但三天后一定还我。”这是耿自礼第一次接触汉碑。

  同事没有想到,这三天里,一个酷爱书法的年轻人选定了他未来的方向。

  自此以后,耿自礼开始用心关注汉碑临摹汉碑研究汉碑,几十年初心不改。他节省下来的钱大都购买了碑帖。仅埋头碑帖里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看到真碑。汉碑大多存于黄河流域,尤以山东、河南居多。多少个酷暑严寒,耿自礼都在追寻汉碑的路上。河南境内的自不必说,近邻山东的济宁、泰安、曲阜,他记不清跑了多少趟。在浙江,他见到了汉三老碑;在云南,他目睹了汉孟孝琚碑;在新疆,他观摩了刘平国治关亭颂石刻。他在西安碑林流连忘返,在汉中石门颂摩崖前伫立凝望,在甘肃成县鱼窍峡中西狭颂摩崖旁激动不已。全国能向世人展示的汉碑有340多块,耿自礼跋山涉水行程几万里,已与278块汉碑会晤交谈。

  在耿自礼看来,隶书的蚕头雁尾,极具装饰性,它代表着汉字艺术之大美,彰显着汉文化大气象。“汉碑是一部大书,是一座宝藏。它宛如长拳,优美的套路下蕴藏着多变的细微招式,又仿佛豫剧,糅杂着越调、曲剧、河南坠子的调子,从大地深处生发出悠远厚重的调腔。”

  有一年春天,耿自礼第三次前往曲阜孔庙。一行人在礼器碑前驻足良久。突然,一位书法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转头望着耿自礼,饱含深意地说:“你的性格敦厚诚朴,内心灵秀,悟性极高,正好与汉碑之特质高度吻合,我们看好你呀。”

  “我能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吗?”“小子,你要发愤努力!”

  他谢绝非必要的应酬,把自己关在屋里临池摹帖,静静地与汉隶对话。耿自礼难以忘怀在川西甘孜的那段时光。他所在的单位承担了国家重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勘探任务。在人烟稀少的藏区,远离世俗的喧嚣,没有杂事的牵绊。工作之余,他整个身心溶化在随身携带的《礼器碑》帖里。那贯穿字里行间的气,那细劲的线条,那点那捺的神韵,让他如痴如醉。整个碑帖每个字仿佛都活起来了,在眼前蹦来跳去,挥之不去。

  不知不觉中,他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面对着石碑,看着看着,脑海里会生出汉代人运笔书写碑文的画面和工匠铿锵的打碑声,他的双眼能把汉字从石碑中“抠”出来又“装”进去。

  耿自礼在不停歇的探索中,努力寻找着力点和突破点。他凭借深厚功力和高古格调,在当今书坛占有一席之地。他的隶书,有“思接千载”之感。书法理论家周俊杰曾评价耿自礼:当代写《礼器碑》之书家鲜有能出其右者。请看全国级别的多种书展,仅隶书论,入选、获奖绝大多数为雄强豪放之风格,绝少有如自礼以秀丽劲健胜者。在艺术创作中,表面的极度夸张易,于精微处撷取其神韵难,于神韵中又融入个性、找出独特视角则难之又难,这些,自礼做到了。

  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中国文联春节联欢会上,作为从全国挑选的5位书法家之一,耿自礼登台写下了四个汉隶大字:继承创新。

  2013年,中国文联在全国10多个艺术门类中遴选40名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到北京研修。他的汉隶创作随之进入高潮期,步入新境界。

  2017年,耿自礼当选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2021年9月,耿自礼又当选为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一个人心志有多长,他的路就能走多远。快到耳顺之年的耿自礼,仍耽于这庄周梦蝶般的忘境中而深深沉浸。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