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小工到“中华金厨”,河南90后厨师走出“开挂人生”

来源:河南商报 时间:2022-04-29 08:28:16 

  

 

  邵亚彬用两年时间,掌握师门绝技“蒙眼拉面”的诀窍

  

 

  邵亚彬拉出的面条细如发丝

  策划:顶端新闻记者齐亚琼杨书贞顶端新闻记者林冲/文李沂伦/图

  全程蒙眼拉面,动作行云流水,面条细如发丝、入水即化、一点即燃。

  4月26日,在国家级李志顺技能大师工作室,李志顺大师徒孙、“中华金厨奖”获得者邵亚彬,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这一拿手绝活。

  这名出生于1992年的“中华金厨”,从建筑工地的一名小工,到县城酒店学徒、厨师,再到省会大饭店厨师、副厨师长、厨师长,一步步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变。

  初中毕业成工地小工,让他日后格外珍惜后厨工作

  2008年,16岁的邵亚彬初中毕业步入社会,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冒着近40℃的高温干各种体力活,背着油漆桶爬数十米高做防腐,连续数月的高强度工作,使年轻的邵亚彬吃尽了苦头。

  邵亚彬的家乡长垣市是有名的厨师之乡。当年年底,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进入当地有名的大长垣酒店后厨当学徒。

  “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杀鱼,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除去下午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天有10个小时都在杀鱼。”邵亚彬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当学徒的3个月,他的手和脚由于长时间接触水,手上长满了水泡,手指也肿得很粗,一动就疼。脚也被泡烂了,正常行走都有点困难,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跟在建筑工地相比,还是轻松得多。”邵亚彬说。

  “半路出家”的邵亚彬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他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在建筑工地打工这段经历的影响。

  从刀工学起,拜师名家,终成“中华金厨”

  咬牙坚持了3个月后,勤劳坚忍的邵亚彬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成了一名配菜厨师。在厨师界有着“三分勺工,七分刀工”的说法,邵亚彬从最基础的刀工学起,没日没夜地苦练勤学,终于在半年后开始打荷,跟着掌勺老师正式学习炒菜。

  和邵亚彬同一批打荷的有十几人,其他人下班后就离开厨房去忙各自的事情,邵亚彬却不肯走,抓紧一切机会学习。两年多的时间,他从一个打杂的打荷工,成为可以炒大部分主菜的合格厨师。

  为了更好地发展,不满20岁的邵亚彬离开家乡到省会郑州闯荡。在这里,他还与中国烹饪大师李志顺及其爱徒张永涛结缘,拜了张永涛为师,成了李志顺大师的再传弟子。

  作为李志顺所开“二合馆”里的一名厨师,年轻的邵亚彬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店,晚上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此备受赏识,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随之多了起来。

  2015年4月升任副厨师长的他,2个月后就当上了厨师长。2016年10月,他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厨师节期间,荣获“中华金厨奖”这一全国烹饪饮食界的最高荣誉。

  用两年时间,掌握师门绝技“蒙眼拉面”的诀窍

  从建筑工地的小工成长为“中华金厨”,24岁的邵亚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梦想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推广豫菜文化,增加仪式感,给食客奉上更加全面的就餐体验,2016年,邵亚彬开始学习师门绝技“蒙眼拉面”。

  做拉面时,单单是前期的和面、醒面、搓条、溜面就需要两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用心非常重要,稍一疏忽就会导致最后拉出的面易断或过粗。邵亚彬用了两年时间才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一开始自己总是把面拉到两三层的时候就会断掉,老师耐心地教我两只手均匀用力的技巧,经过反复练习,才慢慢知道了要领。”邵亚彬说,熟能生巧之后,他开始在老师的指点下,拉面时蒙上眼睛慢慢体会力道的变化。又经过半年的反复练习,最终可以蒙眼拉出细如发丝、一点即燃、入水即化的龙须面。

  “我学习这项绝活,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人欣赏,更重要的是对三代豫菜人倾注了多年心血的豫菜文化的传承。”邵亚彬说,今后他将继续虔诚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这项事业,擦亮豫菜文化金字招牌。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