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隐双轨”为AI贴上“防伪码”

来源:河南新网 时间:2025-10-01 08:13:59 

  日前,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施行,率先提出构建“显式+隐式”双轨标识体系,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打标识、亮身份。

  近年来,生成式AI的爆发式发展,一面催生内容革命,一面打开风险潘多拉魔盒。AI为生成合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提供了便利工具,海量信息得以快速生成合成并在网络平台传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成合成技术滥用、虚假信息传播扩散加剧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AI换脸侵权、虚假新闻震荡舆论、深度合成技术助纣为虐,信息生态污染亟待治理。

  而《标识办法》的实施正当其时,“显式+隐式”双轨标识体系的构建为乱象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逻辑。新规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内容必须同时具备显式与隐式标识:显式标识如“数字警示灯”,以文字、图形等直观标注;隐式标识似“数字DNA”,在元数据中植入生成时间、服务者编码等隐性信息,以此解决“哪些是生成的”“谁生成的”“从哪里生成的”等问题,并将数字时代的“知情权”还给用户,推动由生成到传播各环节的全流程安全管理,力争打造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

  对AI产业而言,《标识办法》不是枷锁而是护航舰。《标识办法》设6个月过渡期、鼓励低成本标识方案,兼顾“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此前规则缺失时,部分企业靠“灰色操作”竞争,合规企业吃亏;如今清晰的合规底线,让竞争从“比胆子”转向“比创新”。正如专家所言,这种“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终将净化生态,让AI真正赋能社会。

  新规落地需多维发力,方能避免“纸面合规”。政府层面,可依托隐式标识的元数据建立跨部门监管平台,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指导,力推行业走上合规发展之路。企业需主动适配,生成端开发自动标识插件,在AI工具中预设“显隐双轨”标识功能;传播端优化审核算法,对疑似未标识内容触发人工复核。社会监督也不可或缺,拓宽监督举报通道,鼓励公众反馈违规内容;行业协会可制定标识实施指南,开展合规培训,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公众参与”的落实闭环。

  从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到《标识办法》的实施,我国已构建起完整的AI治理框架。当“防伪码”不仅贴在AI内容上,更嵌进落实环节,技术创新便有了安全航道。这种“制度设计+实践落地”的双重保障,正是数字时代治理智慧的核心——让AI在规范中奔跑,方能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加速器”。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