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创办人刘贵棠的30年和3000里

来源:河南新网 时间:2024-03-08 21:25:09 

  一个人,一生只干一件事,而且把事情干成,就不能简单的以平凡或者不平凡去定义,刘贵棠就是这样的人,一生执着于一件事:办一个属于中国的航运博物馆,倾其所有,义无反顾,用了30年时间,上下汉江3000里,足迹遍及陕西、湖北、河南等省,收集了数千件的珍贵实物、拍摄了30000多张图片资料、查阅大量的文献档案,向公众全面展示汉江流域先民们战胜自然利用水资源的发展史。而在旬阳,汉水之滨,中国航运博物馆落成了,凝聚着创办人刘贵棠太多的汗水。然而,刘贵棠说,航运博物馆的建成,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而更重要的是,太多人的齐心合力。走进刘贵棠,你发现,这个质朴汉子他本身就是一部航运史。一腔赤诚系汉水刘贵棠对旬阳县蜀河镇情有独钟,那是他人生扬帆起航的第一个码头。刘贵棠说,要想深入地了解汉江水运的历史,就必须看看承载着厚重的汉江水运历史文化的蜀河码头。被誉为“小汉口”的蜀河镇,因河而名,因水而兴,汉江、蜀河、仙河在这里交汇,船运盛极一时,明清时期,湖广移民大量进入陕南,蜀河成为汉江水运与镇安、孝义(今柞水)、宁陕、长安、西安乃至关中陇上各地联系的枢纽。

  这里有号称“蜀河活辞典”的陈明一老人和老船长何显明等诸多了解蜀河水运史的“活地图”,这都是他在搜集汉江航运史料时认识的,现在他们已是老朋友了,这为他后来创办航博馆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蜀河老街,刘贵棠的朋友和熟人,都与他的航运情结有着不解之缘和动人的故事。1986年1月,从小在汉江里游泳、嬉戏、捉鱼,被汉水哺育22年的刘贵棠,缘于对水上生活的眷恋和热爱,高中毕业后从故乡神河报名被旬阳县航运公司招录为水手,随航运公司轮驳船队,航行于安康至丹江、汉口的汉江航线上。

  当时,旬阳一江两岸公路尚未完全打通,三线襄渝铁路建设只留下一条低等级的江南公路,属安(康)白(河)公路的过境路,当地群众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出门交往,大多依赖水运,汉江水上运输还很活跃,这就更坚定了刘贵棠的选择和干好航运的信心。从此,刘贵棠扬起了他人生的风帆,刚上船时,船工们见刘贵棠戴副眼镜,满脸书生气,都怀疑他吃不了船上的苦!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境中低头退缩、逃避,而刘贵棠在艰苦的水运生活中,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洞察生活,没有怨恨、没有责怪、没有漫骂世间的不公,这种精神是他做人做事的宗旨,也是他成事的基础。刘贵棠后来都没想到,三年和自己以后的三十年竟然无休止的联系上了,那就是航运。一心建馆终无悔刘贵棠庆幸汉水这样一条不平凡的母亲河,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了诸多亮色,他感恩航运工作使他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真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使他对航运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也被汉江中下游沿岸城市、码头的民俗风情与航运文化所吸引,更被沿岸群众对水运的依赖和厚爱所感动,他不但写了大量的航运日记,搜集了大量航运历史文化资料与实物,还用母亲资助他的60元买了红梅牌胶片相机,拍摄了许多航运变迁的照片。

  在多年的航运工作中,刘贵棠深深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的航运因水资源的匮乏和多处水库、电站的建设而萎缩,但在不久的将来,水上旅游的兴起,将会带动水运事业新的发展。他渴望撰写一本航运生活的回忆录,让人们能够了解上世纪的航运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经意间对航运资料的搜集和对航运实物的收藏,再到决意创建航博馆,用史料与实物将源远流长的汉水文化展现给人们,唤起人们对航运及航运历史的重视。这也是刘贵棠在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不断认识、不断定位的由衷抉择,成为他创办航博馆的最初动因和目的。从此,刘贵棠每逢节假日就背上旧帆布包和新买的数码相机,不知疲倦地奔走在三千里汉江。多少个周末,多少个节假日,当别人都在和家人团聚、尽享天伦的时候,刘贵棠却背上一个旧背包和相机独自出发。从汉中、安康、十堰、襄阳到汉口,从乡村、码头、古镇到城市,从汉江到丹江、堵河到唐白河,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和足迹。

  2010年,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看到那些移民丢弃的渔网、渔具、马灯等老物件,刘贵棠如获至宝。他捡了一根扁担,分几次把这些老物件挑到通车的地方,走在雨后泥泞的乡村小路上,累得直不起腰,喘不过气。饿了渴了,干粮就着矿泉水,就算是一顿午餐。晚上,住在乡镇最简易的旅店,一晚十块钱,连澡也洗不上。一次,刘贵棠在河南省唐河县的源潭,发现了3件锈迹斑斑的铁锚,物主说是当年日军轰炸唐河上民船沉没后留下的。任由他如何砍价,物主就是低于3000块不出手。为了收集到这个对汉江水运有着特殊意义的实物,刘贵棠只好在这里住了一天,和主人软磨硬泡,终于以合适的价钱买下后,将锚雇车拉到南阳,又转运到襄阳,辗转运回旬阳。

  30年来,刘贵棠的一件件收藏品,都是自己掏腰包、花时间一点点积累的。有时候遇到有价值的收藏品,他就和物主交朋友,讨价还价,直到成交。一次次往返汉江沿线的交通费、住宿费,对于妻子下岗多年、女儿正在花钱上高中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好在妻子朱新月和女儿刘芮琳,对他十分理解的全力支持。每次出门前,妻子都煮上一袋鸡蛋,灌满一竹筒甜竿酒,这也成了刘贵棠必不可少的力量源泉,他暗下决心,博物馆这事不管咋的都得办成!得道多助,刘贵棠矢志前行的路上并不寂寞。汉江航运博物馆的建设从立意到实物收集工作,得到国内知名的文化义工团队——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支持。他们多次联手合作,沿三千里汉江,自发、自费开展活动,访问船工和“老海事”,拍摄码头和会馆,收集整理航运史料。一生心系航运史刘贵棠个人出资收藏航运实物,创建航博馆的事迹,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很多人,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时任常务副县长陈德智看到刘贵棠的收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他从航运公司调到了县海事局。2011年,县政府又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航博馆建设,将县粮食局的老办公楼划拨给航博馆使用。随后,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航博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梁平任组长。2012年3月,县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了航博馆筹建办公室,并让刘贵棠做县交通运输局的宣传干事和专门负责航博馆的筹建工作。现任交通运输局长熊本奇,党委书记杨群显都对航博馆在各方面给予支持。从此,刘贵棠便心无旁鹜的对航博馆进行更大范围的搜集实物,陈列布展,遴选文物,编制展出大纲,几多汗水,几多心血……目前,位于太极城,总面积1600平方米,展厅300平方米的航博馆已于2015年5月1日开馆。

  在航运博物馆,从远古时期汉江沿岸石器时代遗迹、先民结绳制木筏渔猎活动到近现代大型木船、钢质机动驳船的应用;从古代巴人象形文字“船”字的写法到历代船制制造工艺的不断演进;从《诗经》对汉水的描写颂扬到近代京剧之母汉剧产生和被称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民间《孝歌》的广为传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汉江航运给交通闭塞的陕南带来的变化,三线建设和汉江梯级开发,更是浸透着汉江航运不可磨灭地历史功绩。航博馆以大量的文物和史料,真实记录了汉江航运的历史,论其价值,不可估量。我们看到,航博馆内种类繁多的船舶收藏品,大约有上千件,大到各种不同样式的船模、铁锚、铜盆、纤绳、陶罐、水缸、马灯、算盘、鱼网、船工厨具餐具;小到船票、船员证、安全证等,还有太多不认识的物件。这些物件就像有感情的生命体一样,见证着他不长不短的三十年,见证着他千里奔波的三千里,也见证着旬阳,汉江乃至中国航运史的变迁。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原副巡视员、《陕西省志.水运志》主编白宗孝,看完航博馆的实物说,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展现汉江航运的兴衰变迁,展示汉江水运文化魅力与贡献,功在当代,利益千秋!无论是对汉江水运历史教育、科技普及、信息传播,还是对于人们认识、开发和利用好汉江水资源,都意义深远,作用重大。为研究汉江悠久航运历史及文化,保护展示航运文物、文献,教育普及航运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提供了良好的窗口平台。应旬阳县政府请求,原交通部长钱运昌欣然为之题写了馆名。目前,航博馆已经接待千余人参观者,被省交通厅命名为交通文化阵地,被誉为中国汉水文化研究基地。巴远君  段双奇 摄影报道

2005年5月1日刘贵棠(右一)在旬阳县汉江流域构元境内海事局资料采访.JPG

2005年5月1日刘贵棠(右一)在旬阳县汉江流域构元境内。

 

2005年5月1日刘贵棠(右一)张甘溪冷水河渡口采访船工.JPG

2005年5月1日刘贵棠(右一)在张甘溪冷水河渡口。

 

2009年10月6日刘贵棠在河南淅川老人仓采访航运、码头资料 (1).JPG

2009年10月6日刘贵棠在河南淅川。

 

2010年1月1日刘贵棠在湖北省郧县采集水运船舶运输资料.JPG

2010年1月1日刘贵棠在湖北省郧县采集水运船舶运输资料。

 

2010年1月1日刘贵棠在湖北省郧县采集纤夫石资料.JPG

2010年1月1日刘贵棠在湖北省郧县采集纤夫石资料。

 

2014年4月5日汉江航运博物馆“汉江行”文史资料采访组在湖北省境内沙洋古镇码头采访船工IMG_7667.JPG

2014年4月5日汉江航运博物馆“汉江行”文史资料采访组在湖北省境内沙洋古镇码头采访船工。

 

2014年4月28日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组织汉江行活动在襄阳合影留念.jpg

2014年4月28日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组织汉江行活动在襄阳合影留念。

 

2016年9月16日  刘贵棠(右1)在汉中市镇巴县档案局与李秀桦一起采访.JPG

2016年9月16日  刘贵棠(右1)在汉中市镇巴县档案局与李秀桦一起采访。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